一、小米12S Ultra拍照怎么样?
小米 12S Ultra 的主摄是足足有一英寸大小的定制索尼 IMX989 图像传感器,这也是索尼迄今为止最大尺寸的手机相机传感器。
需要强调的是,这颗索尼 IMX989 ,没有做任何裁切,是实打实,完整的一英寸。
一英寸有多大,看看下面旗舰级别的 CMOS 对比你就知道了:
除了大底,这颗主摄,还有 8P 非球面高透镜片加持,以及全涂墨、防眩光镀膜、环烯烃镜片、IR 滤光片等等技术。
另外两颗,则是熟悉的 4800 万像素 IMX586,分别用于 13mm 等效焦距的超广角(微距)以及 120mm 等效焦距的 5X 潜望镜,IMX586 算是小米的老朋友了,用在超广角和潜望镜上,也算是目前行业的天花板水准了。
(如果能再塞上一枚 2X 人像镜头,那真的就是起飞了....)
讲完了硬件,再来看看“软件”部分,也就是万众瞩目的 —— 徕卡。
首先,在影像风格上,小米 12S Ultra 提供了两种徕卡双画质风格 —— 徕卡经典、徕卡生动。
其中,徕卡经典更倾向人眼所见,追求相对立体感的影调,画面有着高对比度,这也是我们所说的“德味”;而徕卡生动,画面要更亮一些,且色彩相对艳丽,氛围感更强,类似于开启 AI 色彩增强后的效果。
在拍照界面上,小米提供了这两种风格,可根据不同的场景随意切换。
下面我们直接来看一下样张:
徕卡生动、徕卡经典(主摄拍摄)
徕卡生动、徕卡经典(主摄拍摄)
徕卡生动、徕卡经典(5X 潜望长焦拍摄)
徕卡生动、徕卡经典(主摄夜晚拍摄)
通过上面几组样张来看,徕卡生动的饱和度略高,非常适合拍摄花花草草、画面色彩丰富的场景;徕卡经典最明显的特点则是暗部略微欠曝,画面整体亮度略低一丢丢,比较写实,适合拍摄一些建筑、人文等场景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“徕卡经典”的德味,和友商的德味还不太一样,相比之下友商的对比度要更高一些,光影明暗对比更强一些,而小米 12S Ultra 的整体动态范围要更高。
除了徕卡双画质风格之外,小米 12S Ultra 还带来了徕卡鲜艳、徕卡自然、徕卡单色、徕卡单色 HC 四款徕卡相机的同款滤镜,以及提供了三款大师镜头包,包括: 35mm 经典黑白镜头、50mm 经典旋焦镜头、90mm 经典柔焦镜头。
徕卡滤镜样张:
徕卡鲜艳、徕卡自然(5X 拍摄)
徕卡鲜艳的德味要更浓;而徕卡自然的色彩寡淡了一些,但更倾向人眼所见
徕卡单色、徕卡单色 HC(主摄拍摄)
徕卡单色这两款滤镜,都有着高对比度,其中徕卡单色 HC 还加入了“颗粒感”,进一步增强了样张的高级感
徕卡大师镜头样张:
50mm 经典旋焦镜头
焦外边缘的光斑呈椭圆形,且向内旋转,有点类似蔡司的 Biotar 镜头
35mm 经典黑白镜头
格调不够,黑白来凑,这颗 35mm 经典黑白镜头更适合人文、街拍
90mm 经典柔焦镜头
这颗镜头的氛围感很强,整体呈现出一种朦胧、柔美的效果
讲完了徕卡滤镜,下面来看一下小米 12S Ultra 样张表现:
注:若无特殊说明,均为徕卡生动风格拍摄
超广角
主摄
超广角
主摄
5X 潜望
主摄
超广角
主摄
5X 潜望镜
主摄 2X 变焦
主摄(徕卡单色 HC)
超广角(夜晚场景)
主摄
超广角
超广角
5X 潜望
首先讲一下主摄,大底带来的硬件优势是相当明显的:更佳的信噪比、更高的动态范围、超强的感光能力。比如极为苛刻的夜晚环境下,这颗主摄甚至能当夜视仪使用,但凡周围有一丁点光源,主摄就能拍出“白天”的效果,一点都不夸张,而且成片率还挺高。
再比如很多场景下都无需 HDR 了,即便是在一些大光比场景,不开启 HDR,拍摄的样张的动态范围表现依旧可以媲美 HDR 样张。
HDR 开、HDR 关
如上图所示,HDR 开启、关闭,样张几乎没有区别
大底手机都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慧差问题(拍摄主体边缘模糊),小米 12S Ultra 给出的解决办法则是主摄近距离拍摄的时候,会自动切换至超广角,使用微距拍摄,避免了大底拍摄带来的慧差,但如果能把这个选择权交给用户,似乎体验会更好一些。
再来谈谈这颗 4800 万像素的潜望长焦,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,有着极致出色的锐度和解析力表现,即便是将 5X、10X 的光变样张局部再放大,细节依旧锐利清晰,非常出色。同样,5X 潜望长焦有着天然的构图优势,成片率很高。
超广角的表现同样的第一梯队,并且这颗超广角位置放在了模组的最中央(小知识:小米 12S Ultra 的一英寸大底主摄位于最左边),这样尽可能的避免了指头遮挡的问题。
总的来说,小米 12S Ultra 的影像堆料,可以说又是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特别是足有一英寸大小的主摄,率先推动手机摄像头进入一英寸时代(实打实的一英寸)。
另一方面,则是徕卡的加持,诸如色彩把控、影调,乃至往后小米手机的成像风格,将会有一个明确、且固定的方向,让小米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基调,这对小米在影像探索上的帮助是巨大的。
至于体验上的不足,这里也简单谈一些,比如大师人像滤镜,拍完后会有一个明显的算法加载过程,大概在 3s 左右,虽然不影响最终成像效果,但略有影响体验;其次,主摄和超广角之间的色彩一致性,还有优化进步的空间。(但别的方面这款超广角依旧很强);其三,5X 拍摄,潜望镜是否激发逻辑有些迷,拍十几米外没问题,但是拍一些几米外的景(特别是被拍摄物体前方有遮挡物的时候),就很容易在主摄 5X 变焦和 5X 潜望镜之间犹豫,略有影响体验。